close
px_fmen92582496_0007.jpg

Me and Earl and the Dying Girl》電影海報。

(來源:http://www.hd.club.tw/thread-200135-1-1.html)

如果單看角色,有正妹、魯蛇、魯蛇朋友、普通女孩、校園小圈圈與家庭笑料、種族玩笑,這些通通可以在青少年電影裡見到,甚至是基本配備,女主角罹癌的背景也能在近幾年的YA片裡找到一兩個如此設定的故事,那終究是什麼因素能讓看似普通的兩小無猜劇情在日舞影展上大放光彩?青春是神秘、封閉、難以開口與最令人回味的階段,不單單是戀愛萌芽這麼簡單,隨著男主角的視角、心中的自白、單純表達他心境的字幕與停格動畫,一切似乎漸漸明朗,也漸漸的令人更加難受。


電影主要的三位主人翁。

(來源:https://hk.movies.yahoo.net/movie/details/27246-%E...)

我的年紀與劇中人物相仿,看電影的過程中,我的心境一直很複雜, 一方面是隨著劇情起伏,另一方面則是劇情與我身邊的環境太過於相似,甚至令人感到恐懼,很少人願意赤裸的直視自己的內心世界,但主角葛雷(和觀眾)卻一直不段被迫看著這一切逐漸摧毀他的防禦,以至於後來的行為讓我覺得合理到很真實,而不單單只是感人這麼簡單。

看似擁有交際手腕的葛雷是實上只是在不同的圈子裡打游擊,沒有一個圈子適合他,又或者是說他不願意更進一步的去接觸,連他的好友厄爾,葛雷也只稱他為同事,對他來說身邊的人不過是因為有需求(上課)而不得不在同一個大環境底下做事情的人(同事),他始終處在自己的世界,將大家分派,讓自己的處境像是被孤立,在學校的場景裡,葛雷除了與厄爾和女孩走在一塊,幾乎都是一個人,其他的同學則是以鮮明的特色加強隔閡,利如地點(一群人聚在廁所)、服裝、說話方式、談話內容,厄爾說著玩笑話取代真心的交流,在大家心中也只留下同學而非朋友的印象,總是蠻不在乎的葛雷,此時觀眾也接受到大量的特殊境頭與心裡對白,這樣的對比埋下觀眾對葛雷的好奇,畫面不斷以推軌方式靠近,肆無忌憚的窺視他的內心。

這種分派的孤立方式,在不少人的學生時代都曾有過,就是為了區分舒適圈,在不一樣的場合做不一樣的事,通常不會特意孤立或排擠,如同這部電影裡,並沒有大姐頭或兄弟會之類的大頭目出現,也沒有主觀意見,通常主觀意識都是葛雷自己給的,分派的想法會稍稍的增加疏離感,甚至給了理由不去理會他人,因為道不同,不相為謀,如此清晰的劃分讓厄爾與葛雷的關係看似是更親密的互相依賴,與女孩的關西更是有理說不清的有趣現象,原本封閉的葛雷,人緣本來就不錯了,跟一般電影的魯蛇相反,那之後的他又會如何呢?

有趣的是,若將這種小團體的區隔更加戲劇化,就成了《辣妹過招》,再更奇幻一點就成了《飢餓遊戲》或《移動迷宮》,這種舒適圈的安定與團結,對抗大人世界或自以為是的人們是多麼令人興奮的題材,片中的區隔讓我們覺得主角所屬的團體是特別且正義(也就是說我們所屬的小團體是不會有錯的)、強大的(如同自己再學校的團體,只是沒那麼帥氣),我們無法建立烏托邦,但至少可以看場電影。《我們的故事未完待續》則提醒了我們,有時孤立也可能是我們自己造成的。


裡頭吃的東西很奇怪、看見的東西很奇怪、說的話跟行為更是奇怪,但總是被正常化,事出必有因。先說裡頭葛雷與厄爾的電影,在觀看過程中,若懂那些梗不僅有趣,更能了解葛雷的內心世界,尤其是出現了楚浮導演的《四百擊》,那經典的配樂與場景勾起不少影迷的情緒,也與本片的主題互相輝映,青少年、電影、逃避與不被理解。在葛雷家總是有許多書,他和爸爸與厄爾也喜歡看電影,在電影與書虛構出來的世界裡,他們找到容身之處,也間接映證葛雷的心思如同他所看所讀一樣多,是如此的縝密,他與厄爾惡搞電影的片段,更可以看見他對影像的熱愛,同時有自己詭異的思考和獨特性,他可以模仿電影的形式風格,卻也沒有更深入的感觸,一直看盡他人的故事後,突然也要自己做全新的影片、以自己最真實的想法最為基底,令他手足無措,也令他害怕,突然有個正當、不得以的理由,逼著直視自己,痛苦開始蔓延。

葛雷書與電影接觸得多可以映證到女主角瑞秋,她的書不多,但房間陳設的用具也道出她是如此豁達得看待她的遭遇,同時也將傷疤掛在牆上,瑞秋的書裡更是有著秘密,與葛雷家那麼大量的書的複雜性有的拼,兩個青少年看似不同,內心卻也同樣封閉著大量的思緒。最後葛雷房間的攝影機道出他以攝影機拍出真實,卻拍不到他的心,直到結尾觀眾聽完他的故事,退出房間的鏡頭才有點頭緒。而電影出現的貓熊與粉紅豬,或許就是在影射葛雷與瑞秋,黑白(消極)與粉紅(快樂和曖昧),貓熊跟葛雷父親做的料理一樣充滿異國情調,陌生但又合理(感覺世界上真的有這些菜餚)呼應了葛雷得內心世界,看似難懂但總有些道裡存在。

正妹與葛雷被比喻為鹿與鼠,魯蛇因為在意正妹而倒楣,但儘管金髮妹有時候笨,還是會有用處的,如同其他青少年的校園電影裡的相似角色一樣。


一開始葛雷被迫去做他不想做的事,他也只能消極抵抗,而瑞秋與他相反,是個正常的青少年,也努力對抗癌症。但當癌症越加嚴重,反倒是瑞秋被逼迫而沮喪,葛雷則是換了一個逼迫的原因,跟瑞秋一樣也是癌症所造成的時間性,當兩個人這麼靠近,這麼相似,也這麼消極,瑞秋開始不安,葛雷則改變他的不在乎,變得更孤僻與易怒,內心世界也漸漸不隱藏,做出來的行為衝動、不可理喻但自然,時間依然在過,本片最特別的地方也在這裡,通常會徹底改變一個人,但葛雷卻也沒變多少,反而是體悟,就如同交了女朋友後,男生並不會戒菸,而是少抽,這就是人性。與一般電影中的大起大落有別,癌症的痛苦與慘烈也因為主要視角是葛雷被沖淡不少,焦點依舊在葛雷身上,悲劇性絕不是病痛與不確定性,而是在於要不要改變,也就是脫離自己的舒適圈,這是多麼折騰與難受,而且這個前提是建立在很清楚自己的狀況下發生的。

全片在瑞秋與葛雷家裡的鏡頭不少,兩人坐得位置、方向、躺的位置都交待兩人的關係與心境,鏡頭將天花板與牆壁的交界線放在畫面中,產生壓迫,甚至連光線都特意安排,在一場葛雷生氣怨恨的同時,窗外的陽光多們強烈,讓他臉上的因案更加明顯,行程強烈對比,也打破一般思維,悲傷時畫面不一定要是暗色系。


這部電影滿真實的險露青年的生活與不被理解,一般劇情都是男女主角愛情課業兼顧,但按常理來說是不可能的,《我們的故事未完待續》很忠實的呈現這點,更拿來加強悲劇性。拍攝風格也很特別,大量推軌強行進入他們的世界,或用長鏡頭增加尷尬的情緒或疊加激昂的節奏,畫面安排也很用心,獨具創意,加上幽默的橋段,有時能夠讓觀眾大笑,有時是悲傷得笑不出來,看過片中經典也好,沒看過也好,相信之後共同討論的話題,還會是那青春的回憶,但隱密的部分,在看完電影後被葛雷硬生生挖出來,也只能留到深夜時慢慢整理,在默默的放回心裡的底層了。

其實後半段劇情也很好預知,不過還是很多觀眾在戲院哭了,對我來說是有點煽情,但結尾的片段還是有許多重點,每個畫面都是關鍵,若要說此片是普通的青少年電影絕對不盡然(雖然可以發現一些影子),這部電影值得細細品味。

其實影評的客觀給了我一個很好的藉口,那就是我不必說太多關於那段往事與葛雷的連結是有多大的火花,那麼你的呢?

爛番茄評分:82%,觀眾部分88%

IMDB:7.9

評論普遍不差。

我的評分:8.5/10(真實、真切、無法反駁,不看嗎?)

(如未標示,圖片來源為http://www.goldenhorse.org.tw/film/programme/films...裡頭有影片簡介)


arrow
arrow

    塑膠凳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