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

今天看的類型從劇情跨到實驗,甚至有童趣的動畫,每一部的劇情不只是展現創作者們的巧思,更是絲絲扣著現代社會,彷彿與觀眾的人生產生連結,而我也從經費有限的片子中,看見了無限的潛力。每次看不同的影展,都能看見不同的世界,尤其是台灣影展,看完許多影片後,更加深了與這片土地的連結,也看見年輕創作者們的熱情,帶給台灣電影更多元的發展,推薦大家可以多去參與台灣影展囉!

帕敢青年 的紀實與故事張力非常強烈,運用許多段落鏡頭但少許特寫,也沒有要同情誰,只是讓觀眾看著年輕人們如何選擇他們的未來。最厲害的地方在於本片將年輕人建立在一樣的背景,做一樣的事,最後各奔東西,也不刻意強調他們的過去。利用採玉石的工作作開頭,加上各種生活方式,慢慢的青年們的處境一個個清晰了起來,不必有太多對白便可了解每個人,最後點出整個社會環境、資本主義,甚至是戰爭問題。而且若緬甸的貨幣匯率不太了解也沒關係,片中用一隻雞就可以解釋明白物價高低,物品取代貨幣成為了不分地區的共同語言。過程中的曲折與揭露的現實將劇情推到另一個層次,毒品、移工、政策,甚至與台灣有所連結,原本前半段的光明形象最後變得黯然無光,走向難以預料,是一部非常精彩的短片,對勞工階級的描寫著實讓人震撼,而且導演、編劇、攝影、燈光、混音等等都是同一人:李永超,我非常期待他未來的作品,若短片能夠做到如此精要,那想必未來的長片一定能帶給觀眾更多東西。

看這部片時突然讓我想到塔洛》,覺得同樣是很有風格與重視議題的電影,李永超導演以後的路線不知道會不會視覺也那麼強烈,又或者持續發展紀實呢?

罰單》(上圖)與《毛毛雨》(下圖)與台灣的社會現象連結。

罰單》一片讓我驚豔,前半段幾乎無對白的講出一個完整的故事,後半段開始有對白敘述,穿插著影像說明,讓觀眾用看的便能一目了然,在影像敘事的功力上,《罰單》的確做的很到位,透過許多人丟菸蒂的鏡頭,導演似乎想透漏對環境保護的意識,投入自己的見解。轉折處的部分進入夜戲,在大螢幕上要看清楚也真的有點難度,但也能解釋成主角的視角,所以我覺得不是大礙,但我不太喜歡一幕是用非常粗糙的畫面呈現,而且出現的有點突然,或許是為了與後面劇情連繫。後來劇情走向社會正義的辯證,主角間的關係似乎交叉了,卻又不是那麼深刻,變成只用對白說出對社會的見解,但因為是後半部,時間很短,很難完整具體說明,著實可惜,結局張力就減弱了些,不過看的出來影片是想討論許多議題的。前半段真的令我難忘,也期待看到林秉彥導演更多作品。

毛毛雨》用像喜劇的方式呈現,我認為他們以後確實也可以朝喜劇發展,節奏明朗,故事進程也相當有趣,甚至能夠呼應前段,並不是說話很好笑,而是安排的橋段讓人覺得幽默,證明有說故事的實力。值得一提的是,飯店的一場戲巧妙運用演員的走位,場面調度之用心在這一刻驗證,令人印象深刻。未婚懷孕、青少年間的情愛糾葛,加上犯罪與家庭問題,影片有多個面向,但因為時間關係沒有辦法很仔細交代每個人的背景,主角們的過去非常有故事性,但要說得太多,就像是擷取片段般,結構變得較不扎實,可惜了,覺得到中間就疲弱許多,高中生的生活若有這樣的瘋狂也讓我滿意外的。可以說這個短片有發展的可能性,希望影片脈絡更清晰,或更精要,缺少了一些片段,主角突出的程度就有差別出現。而片中的女性依舊是傳統的悲劇,被拯救、失控尖叫、被男性窺視,而且天真得令人意外,或許高中生的設定就比較偏向孩子吧,較沒有社會化的成分。

我非常喜歡《克洛諾斯》的劇本,用角色互動與簡單的對白說明奇妙的家庭關係,搭配一些小線索帶過家庭背景、角色個性,看似平淡卻埋下很深的伏筆,只有少部份鏡頭我覺得有小瑕疵。一開始讓人難以猜測的三人關係,用演員的表情和特寫製造出壓迫、懸疑的氛圍,加入許多想像的畫面,接著道出恐怖轉折,結尾更輕描淡寫的丟出震撼彈,讓一切又回到原本的猜疑妒忌,對角色的基本設定,能讓觀眾很快進入狀況,年老有錢的父親與他年輕漂亮的女友、帥氣年少的兒子,他們是否真有情愛糾葛?故事的重點藏在影像裡,每每出現時都相當有戲劇張力,劇情脈絡相當清楚,留下開放式的結局讓人無法脫離那詭譎的漩渦中。

辛夷塢

伊人

小黑在工廠中的一輩子2

我其實不瞭解實驗影片的語言,所以無法作太深入的剖析。《辛夷塢》以老舊的電影院帶觀眾進入到電影裡的電影世界,透過另一個時空的觀眾看見當代的紀實,老舊的影帶出租店,沒有客人、優閒的午後,老人在看粗糙錄像,我們也同時注視時彷彿觀眾同在老人身邊,一起陷入回憶。接著則是古今的交叉點,同個土地擁有不同時空的記憶,導演一開始停留在門口只聽見談話聲,後來靜態的影像和環境音彷彿把時間凝結,與紀實做了碰撞,卡在真實與幻象之間,我很喜歡如此的效果。後來的過度曝光也帶給我另一種感受,一個時代的起落,默默的,但對某些人來說卻是鏗鏘有力。

伊人》與《小黑在工廠中的一輩子2》是我覺得最難懂的。《伊人》讓我看見不一樣的顏色碰撞、拼貼起不同的影像,如詩分段一般,娓娓道來,將兩個超八釐米的畫面接在一起,令人目不暇給,字幕也會出現在左右不同方向,有的元素不斷重複,聲音隨著不同段落都有不一樣的奇妙感受,能夠理解片中所擷取的的電影段落應能帶來更多體會。《小黑在工廠中的一輩子2》則是用黑狗頭人當主角,呈現皮膚黝黑的勞工階級,鐵皮屋、老房子、工廠,扭曲的組合和排列創造了不同的世界,看似熟悉又陌生,非常吸引人,畫面只有螢幕的三分之一,由左而右慢慢的前進,一鏡到底,不同的空間連接著,最後引向勞工的未來是什麼?

實驗片帶給我很多不一樣的感受,而作者們激盪出來的想法,能帶給電影一些新的元素,在台灣很少有實驗電影,未來的電影語言革新或許就在他們手中開始綻放。

神戲》我覺得發展成長片後上映一定能夠有票房。講述越南新住民安妮的故事,她從越南嫁到台灣,而且主業是唱台灣歌仔戲!有著劇情片的故事性,交雜著忙碌的戲班生活、傳統產業的傳承與沉重的家庭負擔,一個女性如此堅強,卻也在攝影機底下看見她的傷心處,心扣著越南,唱著越南的歌,在台灣跟大家一起努力生活著。其實我覺得探討社會議題的嚴肅性並沒有那麼強,反倒是身為母親與女兒的責任,和她為生活奮鬥的精神讓我難忘,片中沒有過分強調著她外籍配偶的身分,頂多是遇到文化上面的溝通困難,將主角安妮的身分視為自己人不分你我,同樣認真的面對每個艱難挑戰,讓觀眾能夠接受他的雙重身分,弱化了族群間的隔閡。野臺戲的精神與沒落,其中和上個世代的記憶連結,現在生活的環境和新住民故事,本片與各個年齡層都可以對話,也感覺有說不完的故事,非常之期待未來可能出現在院線上的完整版!希望能看見更多我所不知道的事。

劣童俱樂部》裡頭的兩個小孩成功的討人喜歡,最有趣的是任何我覺得不太合理的劇情,都可以因這兩個孩子的童真而合理化,但在這麼活潑可愛的外表下,也是有說不出來的辛酸,與現代社會的高離婚率有那麼一絲絲的扣起來。本片沒有多大的篇幅說大人,都是孩子們在出餿主意。最有趣的一點是,片中似乎將考一百分與考零分畫上等號,孩子考這樣的分數目的都是為了吸引父母的目光。喜劇的段落幽默,搭配孩子們不錯的演技,讓整部戲鮮明了起來,讓人不笑都難。

短片的規模依舊無法做出長篇的故事的完整性,因此犧牲掉本片的節奏,刪除一些段落,後面就很難進入劇情,又加入大人們對彼此的想法,讓我覺得小孩的觀點開始被帶開了,細節不夠明顯,交代也不清楚,非常可惜,結局卻稍稍救回中後段的疲弱,青春的記憶的確就只能留在腦中,回想時能夠微笑,這部分處理得夠盡善盡美了。小孩的抉擇沒有被強調,幼小的心靈不是撕裂,反而平靜,我也很喜歡。不過傳統對爸爸的偏見無法抹去,對於父母雙方或許都有錯的觀點比較弱。這片上映的話一定有它的票房,寵物跟小孩真的沒有理由讓人厭惡,期待長片能夠做得更詳細,也希望有上映的一天。

記憶之城》(上圖)、《黑白野百合》(下圖)

這兩部動畫作品我都非常喜歡。《記憶之城》所描繪出來的世界富有想像力,彷彿進入繪本的世界。一個成年人闖蕩自己創造的世界裡,有童趣,卻被大人的現實給掩蓋,他要拯救他的童心,不再被現實束縛。過程像孩子們看的卡通般,與怪物對抗、乘坐紙飛機,在充滿奇幻的世界裡穿梭,不過沒有那種浩大的動作場面,反而比較著重在收集回憶、找回無所畏懼的從前,並和小時候連結,與奶奶的回憶貫串整個故事,令人動容。雖說動畫有些粗糙,但充滿手繪的溫度,內容清楚明白,觀眾跟著長大的主角一起冒險,也正因為不是以小孩的身分行動,才能更入戲,更有體會。

黑白野百合》直言不諱的說出了蘭嶼的悲劇,也直接批判了資本主義的利誘和自私,而結局更叫人心痛,投下震撼彈,儘管是這麼可愛的動畫,但依舊藏不住對現實的批判。野百合的故鄉蘭嶼,一個與大自然共生共存的地方,居民只有一隻山羊和達悟族的老人家。故事過程中也讓我們反思,是否也因為貪圖利益而看不見未來,主角們苟且偷生的活在當下,但觀眾們看到卻是未來,能與各種核災新聞連結在一起,但不能改變事實的是只要有需求就會有供應。全片沒有任何對白,添加了各種創意,著重在色彩表現和視覺設計上,大動作的鏡頭也很精彩,融合蘭嶼和達悟族的特色,將故事變的奇幻,但每個元素都是在呼應現實,令人不勝唏噓。

 

以上是金穗獎目前看過的影片,希望能與各位有共鳴,也認真祈禱某些片能上院線。

(其他未標註的圖片來源http://blog.sina.com.tw/movieseeds/)

arrow
arrow

    塑膠凳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