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由《地心引力》編劇喬納斯柯朗編導,爸爸艾方索柯朗擔任製作人,帶來一連串驚心動魄的追逐戰,獵人與難民,殘殺和盼望,主角摩西該如何帶領眾人到應許之地呢?

這部片有許多值得討論的地方,不管是呼應的時事、鏡頭運用和各個角色的意義,尤其連結到最近的難民議題和美國總統候選人川普的發言,讓這部片更值得令人深思。

難民們各自有故事,訴說原生環境的危險、脫離家庭的苦楚等等,從最根本議題說起,由於社會環境他們被迫到更自由似乎更美好的美國,沒想到那根深蒂固的歧視更是暴力。片中難民的角色有多個,說起自己的故事就像被安排好的流水帳,篤定了觀眾們對難民議題有一定的理解,角色訴說處境時也只是略微帶過,隨劇情發展戲份又多重在主角摩西身上,其他人鏡頭少,他們在故事裡看似可有可無,很難去認同各個角色,重點幾乎擺在暴力與追逐殺戮。

對角色沒有情感,殺戮時的緊張都會被削減,而且鏡頭暗示太過明顯幾乎沒有驚喜,觀眾能很容易的預知下一步。角色塑造基本不穩、故事內容好猜,能大致分析出角色各個代表的意義,例如:主角摩西如聖經裡般帶領群眾,與開頭連結、其他難民角色則是脆弱的獵物,被大環境所逼如兔子般只能等待被殺戮,獵人則很明顯的就是表現出對難民不友善的極端分子,片中對他殺戮的原因並沒有交代得很詳盡,是因為角色本身的過去還是只是想代表極端思想?跟隨他的狗兒無知跟隨命令行事,像盲從某些主見的人,沙漠則代表殘酷的現實世界。有趣的是片中有四輛車,警車、獵人的車、路客、和開頭載著難民的車輛,車子似乎也各自表示不同人群的意見和立場,很多場景中都有車子的鏡頭,是希望是恐懼也是無所謂的紀律,和冷眼漠視。有的演員演技生澀,我最喜歡的大概就是演得最好的那隻狗,角色塑造簡單、動機明顯單純,演技相當得宜搶鏡,牠的無知最後也給牠一個非常漂亮的結束,看到最後最諷刺最印象深刻的也只剩下牠了。

片中車子跟動物們可說是比主角更搶鏡。

很多長鏡頭跟隨主角,是寫實而不是像炫技那般華麗,一開始的畫面非常寧靜似乎要與後來的快速剪接做對比,以為能夠如《地心引力》那般有節奏感,但《最後一次自由》到後面卻出現既想要寂靜、又急著表達逃跑的緊張,節奏變的混亂。值得一提的是,片中有許多重複的鏡頭,也是本片很大的優點,那樣的反諷和對比運用影像表達出來,似乎形成一個圓在輪迴一般,可以仔細看片中時間的變化,第一幕日出與最後的日落、有車的荒原與公路、還有主角們後來的立場對換,都設計得非常好,只是議題本身大於人性,沒有對人性多加描寫,沒有產生情感,看完後感覺並不是有個作者想對你說觀點,而是像新聞報導那樣,將所有資訊給觀眾但不會更深入去探討。

畫面有時編排、比例都很美,能看見艾方索柯朗的影子,但最後卻無法與殺戮的快速、短鏡頭取得平衡,前半段與後半段的拍攝風格甚至是有差別的,作者想做出驚悚緊張的氣氛,我想他用的最好的就是配樂了。有些劇情也不太合理,寫實風格的電影最後卻塑造出英雄的風格,奔跑後停下來的交流沒有人性,就是自己故事的流水帳,連獵人的故事背景也沒有交代清楚,也許是因為這樣,有一幕她在和狗兒說話時,說得一點也不像是聊很久的朋友,而是第一次自我介紹般,又一次的簡單交代事項。

覺得這部電影是很有電影感的新聞,對新聞裡的人陌生但清楚知道一個脈絡,表達出重點後卻也沒留下什麼,角色塑造的基礎真的很弱,反將驚悚刺激為優先,告訴觀眾這議題,給了視覺刺激,卻沒有感同身受。電影裡的暗喻和畫面的重複運用都很值得細細看,可以觀察到這是一趟幾天的旅程,每一天都有個明顯的開始與結束。

總結來說是一部好壞參半的電影,有值得看的地方也有值得討論的地方,期待安樂的人們依舊在這荒原遊蕩,跑下去也只是因為不能回頭。

感謝CATCHPLAY的特映會邀請,在這裡致上謝意。

圖片來源

 

個人評分:65/100(這部片針對奧斯卡的氣息相當濃烈。)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塑膠凳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